
5G NR吞吐量计算器
基于3GPP标准计算5G新无线电理论吞吐量,支持多载波聚合和MIMO配置,助力网络规划优化
本地执行模式 : 您的所有数据均在浏览器中处理,不会上传服务器,数据安全有保障。不放心的,可等待页面加载完成后 断网使用!(需提前登录账号)
速度及稳定性 : 处理速度由您的机器配置决定。少数功能可能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,如遇此类情况,请使用:批量工具软件版(首页可进入)。
速度及稳定性 : 处理速度由您的机器配置决定。少数功能可能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,如遇此类情况,请使用:批量工具软件版(首页可进入)。
工具使用
5G NR吞吐量计算器
基础配置参数
范围: 1-16
频谱配置参数
范围: 1-273
系统开销参数
根据频率范围和传输方向自动设置
计算结果
0
Mbps
0
Gbps
计算参数详情:
- 载波数 (J): 1
- 调制阶数: 4
- MIMO层数: 4
- 缩放因子: 1.0
- 数字学: 2
- PRB数量: 273
- 开销: 0.14
计算公式
5G NR吞吐量公式 (3GPP TS 38.306):
Throughput = 10-6 × Σ(j=1 to J) ×
[vLayers(j) × Qm(j) × f(j) × Rmax ×
NPRB × 12 × SymbolsPerSec × (1-OH(j))]
其中:Rmax = 948/1024,
SymbolsPerSec = 14×2μ×1000 (每秒符号数)
SymbolsPerSec = 14×2μ×1000 (每秒符号数)
预设配置快速选择
使用说明
软件使用说明
- 配置基础参数:
- 组件载波数量 (J):设置载波聚合的载波数量,范围1-16,影响总体吞吐量
- 调制阶数 (Qm):选择调制方式,QPSK(2)、16QAM(4)、64QAM(6)、256QAM(8),数值越高吞吐量越大
- MIMO层数:配置空间复用层数,支持1、2、4、8层,层数越多吞吐量越高
- 设置频谱参数:
- 缩放因子 (f):选择1.0、0.8、0.75、0.4,用于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调整
- NR数字学 (μ):选择子载波间隔,0-5对应15kHz-480kHz,影响符号持续时间
- PRB数量:输入分配的物理资源块数量,范围1-273,决定可用频谱资源
- 配置系统参数:
- 频率范围:选择FR1(450MHz-6GHz)或FR2(24.25-52.6GHz)
- 传输方向:选择下行(DL)或上行(UL),系统会自动设置对应开销
- 开销参数:系统根据频率范围和传输方向自动计算控制信道开销
- 快速配置选择:可以选择预设的基础配置、高性能配置、较大理论值或毫米波配置进行快速设置。
- 查看计算结果:工具实时显示Mbps和Gbps格式的吞吐量结果,以及详细的计算参数和3GPP标准公式。
常见问题
答:数字学参数(μ)决定子载波间隔,μ=0对应15kHz适用于广覆盖场景,μ=1(30kHz)适用于一般城市覆盖,μ=2(60kHz)用于密集城区,μ=3(120kHz)及以上主要用于毫米波频段。数字学越高延迟越低但覆盖范围减小。
答:调制阶数越高理论吞吐量越大,但对信号质量要求也越高。256QAM需要很好的信道条件,实际部署中可能无法达到。64QAM是目前主流配置,在覆盖和吞吐量间取得平衡。16QAM和QPSK适用于边缘覆盖区域。
答:载波聚合可以成倍提升吞吐量,但受限于终端能力和网络配置。2个载波聚合理论上可提升2倍吞吐量,但实际中需考虑不同载波的信道质量差异。5G支持至多16个载波聚合,主要用于毫米波频段。
答:本工具计算的是理论较大吞吐量,实际网络中会受到信道质量、网络负载、协议开销、终端处理能力等因素影响。实际吞吐量通常为理论值的30%-70%。计算结果主要用于网络规划和理论分析,不代表用户实际体验速度。
答:FR1(450MHz-6GHz)是Sub-6GHz频段,覆盖范围广,适用于宏基站和广域覆盖。FR2(24.25-52.6GHz)是毫米波频段,带宽大但传播距离短,适用于热点覆盖和超高速应用。两者开销参数不同,FR2开销更高。
答:MIMO层数增加可以提升吞吐量,但需要足够的天线数量和良好的信道条件。8层MIMO通常需要8×8天线配置和优异的信道环境。实际部署中,4层MIMO已能满足大部分场景需求,过多层数可能因信道相关性增加而收益递减。
答:缩放因子根据具体带宽组合和终端能力确定。1.0表示理想情况,0.8适用于大部分实际场景,0.75用于中等移动性场景,0.4用于高移动性场景。该参数在3GPP TS 38.306中有详细定义,与终端类别和网络配置相关。
答:计算公式基于3GPP TS 38.306标准:Rmax(948/1024)是较大编码率,NPRB×12表示总子载波数,Tsμ是符号持续时间,(1-OH)扣除控制信道开销。各参数相乘得到每秒传输的比特数,再乘以10^-6转换为Mbps单位。